晚年得子的鲁迅对海婴十分疼爱,他在题为《答客诮》的诗中写道:无情未必真豪杰,怜子怎么样不老公。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自己集慈父严师于一身的意愿。他觉得,要教好孩子,第一要尊重和理解孩子:假如不先行理解,一味蛮做,更大碍于孩子发达。
他尊重和信赖孩子,注意说服教育,从不训斥海婴。他觉得:长者须是指导者、协商者,却不该是命令者。即便在微不足道的小事情上,他也是十分留神的。
譬如,海婴每晚临睡时,必对父母说:明朝会。一天,鲁迅正病得沉重,回答声音非常小,海婴没听到,就大声连连地叫喊起来。许广平惊动得跑下楼来训斥海婴,但他为了不使海婴失望,挣扎着把头抬起来,大声地回答:明朝会,明朝会。说完又咳了起来。
还有一次,鲁迅请朋友吃饭,从菜馆叫来的菜中,有一碗鱼做的丸子,其中有些新鲜,有些变了味。海婴一吃就说不新鲜,许广平不信,别的人也不信,由于他们吃的恰好都是新鲜的,以为是孩子子乱讲罢了。许广平又给海婴拣了一个,海婴一吃又嚷开了。当时,大伙都不在乎,他把海婴咬过的那只鱼圆尝了尝,果然不如何新鲜,感慨地说:得尊重孩子说的话。
鲁迅擅长察看和引导孩子,使海婴的兴趣喜好得到好的进步。他带海婴到郊外去玩,让大自然陶冶孩子的心灵;到玩具店留神选玩具,让孩子在玩乐中培养兴趣。当发现海婴从小对理工常识感兴趣,他就给海婴买了木工工具的玩具。小海婴敲敲打打,非常认真,像小工程师在盖房屋。
鲁迅觉得,好的爸爸妈妈,不但要顾及孩子的目前,还要想到孩子的以后。他真心实意期望海婴可以成为一个能干实事、对社会切实有用的人。他在《死》一文中,立下遗嘱,特地关照:孩子长大,倘无才能,可寻点小事情过活,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。鲁迅的这一遗训,有着特别的现实意义。